首页 资讯 正文

图书馆变身文化枢纽!岳阳县以“讲堂+”模式激活传统基因

体育正文 1 0

图书馆变身文化枢纽!岳阳县以“讲堂+”模式激活传统基因

图书馆变身文化枢纽!岳阳县以“讲堂+”模式激活传统基因

为(wèi)弘扬(hóngyáng)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搭建公众与国学(guóxué)经典的对话桥梁,岳阳县图书馆自2024年11月起(qǐ)推出“中华传统文化大众讲堂”系列公益活动。该活动以“推广保护传统文化、提升公众艺术认知”为宗旨,通过(tōngguò)多元化主题讲座与实践互动,在当地掀起一阵传统文化学习热潮。

公益平台搭建 从顶层设计到(dào)落地实践

岳阳县图书馆联合全县各文化(wénhuà)协会,构建起覆盖“诗词、戏曲(xìqǔ)、书法、非遗”等领域的内容矩阵。活动方案(fāngàn)明确:每月至少开展1场讲座,由协会专业导师担纲主讲,场地设于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室,面向全体读者免费开放(kāifàng)。报名(míng)通道同步开通线上线下渠道,仅首期诗词讲座便吸引超200名读者参与。

值得关注的(de)是(shì),活动植入“省级品牌培育”规划,计划通过系统性内容输出,将讲堂打造成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文化IP。实践环节中(zhōng),图书馆协同县委宣传部、县文旅局等部门,从备课资料打磨(dǎmó)、场地氛围营造到全媒体推广形成闭环,确保每场活动上座率超90%。

五期活动讲座 多维(duōwéi)解锁传统文化密码

诗词专场,解构诗词创作肌理。2024年11月29日首期活动中,中华楹联(yínglián)评委彭大庆(dàqìng)以“当今诗词创作的现状”破题,从“格律(gélǜ)音韵的技术规范”到“情感内核大于政治概念”的创作理念,为读者厘清“好诗的标准”。他表示:“真正的诗词需兼具(jiānjù)文字张力与生命(shēngmìng)体验,而非口号式堆砌。”

戏曲讲座,听见花鼓戏的千年回响。2025年3月20日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柳六荣带来(dàilái)岳阳花鼓戏专题讲座。她以《寸土不让》等(děng)获奖剧目为例(wèilì),拆解声腔音乐中的“锣腔”“琴腔”奥秘,现场演示(yǎnshì)“矮桩步”“扇子功”等表演程式,让观众直观感受地方戏曲“虚实相(xiāng)生”的艺术特征。

书法讲座,在“五合五乖”中悟创作心法。5月23日的书法专场,书法家易明以王羲之《书论》为蓝本(lánběn),阐释“神怡务闲、纸墨(zhǐmò)相发”等“五合”创作佳境,对比(duìbǐ)“心遽体留、纸墨不称”等“五乖”困境,带领(dàilǐng)读者在笔墨韵律中体会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。

音乐讲座,展现岳阳(yuèyáng)花鼓戏的(de)声腔进化史。6月18日,作曲家陈赐明从田野调查视角,揭示岳阳花鼓戏从“古朴锣腔”到(dào)“融合琴腔”的演变脉络。他现场演奏《血防情》等剧目的经典唱段,用“散曲”的活泼节奏展现传统艺术(yìshù)与时代精神的融合。

旗袍美学讲座,解析一针一线里的(de)文化基因。6月26日收官之讲,模特导师易寒梅以旗袍为载体,解析从清代旗装到现代改良版的形制(xíngzhì)变迁。现场模特展示“立领盘扣”的工艺细节与(yǔ)“移步生莲”的行走礼仪,让(ràng)观众读懂服饰背后“多元文化交融”的历史密码。

文化反哺效应 从(cóng)知识传递到生活实践

“以前觉得国学很遥远,听完讲座才发现书法里的‘五合’理念能用到(yòngdào)工作规划中。”一名年轻读者在反馈(fǎnkuì)中写道。据统计,前五期活动覆盖读者超800人次,衍生出“读者原创诗词(shīcí)展”“家庭旗袍秀”等自发文化实践。岳阳县图书馆馆长表示,下一步将(jiāng)启动“传统文化进校园”计划,让讲堂成为连接(liánjiē)古今的精神纽带。

这场持续半年的文化接力,正以“学术通俗化(tōngsúhuà)、体验场景化”的创新模式,让(ràng)古籍里的文字、舞台(wǔtái)上的唱腔、针线间的美学,真正融入当代人的精神血脉,为文化自信注入鲜活注脚。

来源: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胡祖琦 胡同乐(lè)

图书馆变身文化枢纽!岳阳县以“讲堂+”模式激活传统基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